知客网

暴跌80%,蒸发千亿!这届“国货之光”,泡沫怎么这么大?

2022-02-04 21:42:02

仙剑98柔情版攻略

独角兽现出“毒角兽”原型的故事,再度上演。

被誉为“国货之光”的完美日记,自上市以来股价可谓是一泻千里。

时间调回到2020年11月19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时,当日市值近70亿美元。之后股价更是一路走高,市值最高达160亿美元。

然而时间仅仅过去9个月,逸仙电商市值就已暴跌近八成,截至8月24日收盘,逸仙电商市值仅为35.75亿美元,距离巅峰时期缩水有千亿人民币。

业内对完美日记的关注,不仅因为它是新国货美妆第一股,更多的原因在于逸仙电商是第一家将“互联网+思维”践行到底的企业。也就是背靠资本加持高歌猛进,用投入换时间、用补贴换用户。

简单两个字总结这种打法就是——“烧钱”。

依靠着这种激进式扩张,完美日记创下了2年时间超30亿元的销售额,3年时间里登陆资本市场,5年时间击败丸美、珀莱雅等老国货,最高达到160亿美元市值的记录。

对比下来,国际大牌玛丽黛佳达到10亿元销售额的成绩,花了足足10年的时间。

不过潮水来的快去的也快,我们不禁要问了,完美日记暴涨暴跌的背后原因何在?

01

直男“俘获”了4000万女用户的心

很多人不知道,拥有4000万女性用户的完美日记,其创始人却是个实打实的直男。

完美日记的创始人黄锦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0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第一段工作经历在宝洁集团。

宝洁系堪称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五大人才票仓,与华为、微软、谷歌、阿里系等并举。

宝洁出身的人有一种对快消品牌的先天触感和优势,个护品牌植观的创始人唐亮、电子烟悦刻创始人汪莹也都是前宝洁人。

在宝洁,黄锦峰也是收获颇丰。他认为宝洁教会了他在日化领域做事情的一些方法论,比如说怎么做品牌、怎么打渠道、怎么拉市场,这些也都成为了日后创业的重要基础。

在宝洁工作三年后,黄锦峰去了哈佛商学院读了MBA,本来是打算留在美国投行工作,结果当年假期(2011年)回国的时候他发现,互联网创业潮大浪汹涌,激荡着每一个满怀梦想的年轻人的心。

于是,黄锦峰加入了当时的网红品牌御泥坊。不过当时双创浪潮正盛,十个名校毕业的年轻人九个毕业都想创业,黄锦峰就跑过去找徐小平。

但结果被后者打击了回去,——经验还不够,不如多磨炼两三年。他很认可徐小平的话,于是又回去了,总共在御泥坊干了五年。

2016年,黄锦峰终于下定决心出来创业,于是联系了自己两个关系比较好的本科同学,时任以纯服饰总经理的陈宇文和以纯电商运营总监吕建华,组建了创业团队。

为了纪念母校中山大学,新公司取名为“逸仙电商”。

黄锦锋、徐小平和陈宇文(从左到右)

最开始,黄锦峰想的不过是从国外代理几个美妆品牌然后在国内代运营,后来发现可以利用丰富的行业经验找国际大牌代工厂做OEM商品,来做一款高性价比的国货品牌。

2017年4月,完美日记的品牌正式上线,官方寓意是UnlimitedBeauty,中文译为美不设限。

02

破解完美日记的增长密码

“完美日记”的推出堪称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标志性事件,一改国人对于本土品牌的认知,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总的来看,它的火爆原因主要包括三点:“大牌平替”的产品定位、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以及唯快不破的迭代速度。

首先,完美日记的诞生,正值国际高端化妆品销售量占到了国内销售总量的60%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动辄几百元一支的化妆品对大多数女孩来说还是比较有压力,但完美日记“大牌平替”的理念让女孩们认识到,美丽原来并非奢侈品。

同样差不多的色号,阿玛尼300块一只,完美日记均价30。

而且完美日记的包装也十分精致,摆脱了当时国产化妆品“低端”“廉价”的质感。让女孩们可以大大方方上脸,可以大大方方分享。

有了直击消费者痛点的产品定位,完美日记的第二步,就是轰炸消费者心智的营销。

完美日记非常喜欢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颠覆性商业模式——DTC。即Direct-to-Consumer,指的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省去了传统美妆分销商的层层“盘剥”,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而这个模式的关键之处,就在于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直接安利和种草。

在完美日记进驻小红书后,一直不断加大笔记投放,四个月后销售额就接近5000万,到2018年双十一当天,成为第一个破亿的彩妆品牌。

完美日记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营销理论,即“1990”的KOL投放原则——1%头部KOL+9%腰部KOL+90%素人博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几乎在种草完美日记,有林允、张韶涵、欧阳娜娜等,这些买大牌奢侈品毫不费力的当红明星们居然也在安利完美日记。

当然,更呈刷屏之势的还是大量中腰部KOL或素人博主。

数据显示,完美日记全网粉丝量超4800万;在小红书合作过的KOL超过1.5万个,有800位粉丝数超过100万。

现在在小红书搜索“完美日记”,有30万+篇笔记。

除了小红书之外,完美日记也开始向直播电商发力,数次邀请了李佳琦为其带货,甚至连它的狗也不放过。

此外,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抖音、b站等渠道也都是完美日记的战场。它在招股书中也坦言,深度合作的KOL资源被视为公司核心竞争力。

但问题在于,短时间、大规模的互联网营销打造的爆品“来得快,去得也快”,用户对这些爆品的新鲜感往往转瞬即逝。

于是,完美日记打出了第三张牌——快到惊人的上新速度。

以往大牌推出一款新品,起码耗时7-18个月,完美日记一般能缩短到6个月,最多一个月能出30个新款。最夸张的情况是,今天在官博上放话,下周就能看到产品上架。

根据网友统计,完美日记在这两年备案的新品,是国货美妆品牌中数量最多的。

我们虽然不知道完美日记能否成为“中国版欧莱雅”,但“美妆界ZARA”之称绝对是名副其实。

图片来源:B站@刀姐doris

03

烧钱式营销,会有后遗症的

但问题在于,完美日记虽然产品这么多、声势这么大,但并没有一款能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单品。

如雅诗兰黛的小棕瓶,资生堂的红腰子/小金瓶,SKII的神仙水/前男友面膜等,推出多年仍能经久不衰。

在化妆品行业,经典大单品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一方面在营收端,大单品有稳定的复购需求,还能不断收割新的消费者;比如小棕瓶占据了雅诗兰黛单品牌高达20%的收入份额,复购率达到40%-60%。

另一方面在成本端,大单品不需要反复升级配方,很难被淘汰,也没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高昂的新品推广费。

反观完美日记,却是推一款、被喷一款。眼影粗糙飞粉,粉底液脱妆斑驳,唇釉拔干显唇纹,卸妆水清洁力极差……以至于有消费者还发出了“你家东西为啥越做越差”的质疑。

图片来源:/B站@刘巧巧Farmer

为啥完美日记的质量能有这么差?从它的财报数据上我们就能看的出来。

完美日记在营销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根据财报,今年一季度逸仙电商的营销费用为10.4亿元,同比2020年同期的5.57亿元增长86.7%,占总营收比例高达72.1%。

反观其他品牌,欧莱雅的营销费用占比,从来没有超过30%。再看国货品牌,丸美股份、珀莱雅、御家汇这几家的营销费用率分别是33.04%、35.73%、43.65%。

然而在研发上,完美日记却是吝啬的可以。其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逸仙电商研发费用为264.1万元、2317.9万元、6651万元,占当期营收比分别为0.42%、0.76%、1.27%。

对比其他品牌,国际化妆品品牌研发费用的支出比例普遍能达到3%,比如欧莱雅,2020年的研发费用率能达到3.44%。同为国货的丸美股份、珀莱雅、御家汇这几家,表现优越的有3%以上。

远低于其他品牌的研发,却跑出了远超别家的速度,我们对于完美日记的产品力真的不要有太高的期待。

除了产品力缺失之外,完美日记的“烧钱式营销后遗症”还体现在——拉新越来越难,天花板显而易见。

2019年逸仙电商DTC覆盖客群为2340万人,而2020年则为2350万人,营销费用多花了21.61亿元,却仅仅增加了10万人。

04

“平替”配不上“大牌”?

“大牌平替”的高性价比路线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完美日记迅速走红,也让它未来增长受限。

为了进一步提高营收、获取新的高端用户,完美日记正在向高端方向突围。不过鉴于自身缺乏品牌和研发能力的情况,只能采取最简单粗暴的策略——买买买。

上市前,逸仙电商收购了新锐国产美妆潮牌小奥汀、雅漾集团的法国高端药妆品牌Galénic,上市之后,逸仙电商进一步收购了DRWU的中国大陆业务和英国高端护肤品牌EveLom。

如果自家的新品牌撑不起“中国欧莱雅”的梦想,那就让别家的老品牌们用新打法来开拓新的想象空间。

在完美日记看来,自己有强大的营销系统和渠道基础,别人有坚实的产品和品牌积淀,简直就是1+1>2的完美配对。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完美日记收购高端品牌之时,反而引起了粉丝的反感。

比如在完美日记2021年3月宣布将完成对高端护肤品牌EveLom收购之时,不少EveLom粉丝立马炸开了锅直呼:你不配!

“上周才囤了2盒EveLom的卸妆膏,瞬间觉得不值钱了。”

“完了,感觉被收购后这卸妆膏就不再完美了。”

以“大牌低价平替”起家的完美日记,通过低价吸引了许多需要低价的用户。但也因此背上了“低价平替”的固有标签,难免会让消费者产生“配不上”高端之感。

就好比是小米手机,低价路线在用户心中根深蒂固,后来每每想冲击高端,用户都不买账。

05

前有狼后有虎的激烈竞争

一方面是自己根基不稳,缺乏产品力的坚实支撑;另一方面却是强敌环伺,完美日记将面对各个竞争对手的全面围攻。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截至2021年7月5日共有国货美妆品牌2729家。由于新国货美妆品牌大部分定位年轻人,所以近3000家企业几乎全员都是完美日记对手。尤其是花西子、3CE,部分业绩数据已经超过了完美日记。

除此之外,国际大牌也开始主动拥抱中国市场,加强了产品和营销的适配程度,仍然占据了行业的主导地位。

2020年双十一期间,在美妆品牌销售前十的榜单上,绝大部分都是国外美妆品牌上榜。

所以说到底,完美日记虽然看起来热闹,但其实想象空间十分有限。一是美妆品类的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二是距离主流的化妆品品牌(比如资生堂、雅诗兰黛等)仍然差距巨大,三是没有核心产品竞争力的支撑,无论是定位还是营销,都很容易被后来者模仿。

有业内人士分析,“完美日记赖以生存的打法正被大量复用甚至滥用,再也没有新意;但是池塘里的鱼没有增加,打到的鱼只会越来越少”。

看来想对得起“国货之光”的口号,完美日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知客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