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客网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助力稳增长

2022-01-08 16:45:01

  本报见习记者敖阳利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经济下行压力趋强的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稳增长信号持续强化。央行也于近期宣布进行全面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旨在通过跨周期调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释放了哪些金融领域的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货币政策调控将给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股债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对此,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解读。

  三重压力下力求稳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继续领跑全球,虽然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稳定在合理区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疫情形势复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结构性矛盾凸显。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然重回扩张区间,显示经济景气度回升,但中小微企业的复苏基础仍然不稳固,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央行日前发布的今年11月金融数据也反映出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今年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同比少增160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86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6204亿元。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11月金融数据“喜忧参半”,社融同比回升验证了此前“宽信用”的预期,但信贷表现仍然较弱。其中,企业贷款存量同比增长11.7%,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而企业票据融资增加1605亿元,同比多增801亿元。他认为,企业端的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均显疲弱,增量主要源于票据融资,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银行或以票据上量冲抵信贷投放额度。

  在李奇霖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重压力”中的“需求收缩”压力指的是,出口高增长存在不确定性,而房地产下行以及基建未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供给冲击”压力指的是,PPI同比年内冲破10%,创下近几年来的历史新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市场主体产生了较大的挤出压力;而“预期转弱”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内部经济下行压力等对企业预期产生了扰动。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近期货币政策持续释放稳增长信号。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提“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删去“管好货币总闸门”和“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日,人民银行宣布12月15日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更是明确释放了货币政策进行跨周期调节,支持实体经济的信号。

  降准明确释放跨周期调节信号

  央行12月15日的降准,是今年第二次全面降准。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全面降准旨在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此次降准落地后,每年能够为金融机构降成本约150亿元,这部分资金也将通过金融机构让利给企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2020年12月,央行单月投放9500亿元MLF,这笔MLF将于12月15日到期,此次降准执行日亦为12月15日。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降准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可用于归还到期的MLF,减轻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压力;另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充中长期资金,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若央行不再续作,本次降准则能在完全对冲后释放2500亿增量基础货币;若考虑到央行部分续作,将释放更多增量资金注入实体经济。

  专家认为,全面降准有助于稳定股市预期、直接利好债市、适当稳定楼市。

  股票市场方面,从市场的直接反应来看,涨跌不一。12月7日,宣布降准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0.16%,深证成指下跌0.38%,创业板指下跌1.09%。据统计,2014年以来,央行共实施20次降准,降准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有11次上涨,8次下跌。

  专家指出,降准对股市整体的短期影响不明确,但有利于改善市场对于政策向暖的预期,对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有利于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部分板块或因此受益。不过,此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有利于稳定股市预期,不会对股市形成刺激性影响,也不必过于夸大降准对股市行情的提振作用。

  债券市场已经提前对降准作出了反应。12月3日,在适时降准消息传出后,债市已经升温,做多情绪高涨。12月6日正式宣布降准后,债市已基本消化了降准预期。专家认为,此次降准来得非常及时,降低了银行负债端成本并增加了银行间流动性,对债市构成直接利好,10年期国债活跃券210009收益率迅速下行近5个基点,报2.85%,处于年内较低水平。不过,从资金面情况来看,此次降准以对冲到期的MLF为主,投放的增量流动性有限,不会改变资金面整体平稳的大势,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将有望延续稳中偏松态势。

  此次全面降准也将对房地产市场起到适当稳定作用,能够改善行业流动性风险,但不会对市场形成强刺激。专家表示,降准政策落地,在释放流动性的利好下,房企合理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融资环境有望继续边际改善,有利于降低房企债务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扩散。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明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住房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房住不炒”打击的是房地产投机,而非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在改善性住房需求、流动人口市民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一体化三大新发展动能的支撑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将愈发融入、内嵌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

  突出重点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货币政策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事实上,在宣布全面降准的第二天,人民银行宣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1.9%、2%,进一步推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总体性和结构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将对推动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2021年在通胀紧约束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主要以结构性方式应对,2022年在通胀约束明显缓解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偏向宽松的趋向不言自明。无论是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还是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角度看,2022年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的空间均已打开。”钟正生表示。

  李奇霖认为,2022年的货币环境仍是分化的,一方面对传统行业,比如地产、基建还将偏紧;另一方面,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继续深化和延续下去,比如再贷款、定向降准、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明年可能还将继续实施。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顾学网 https://www.gxmyw.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知客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