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16:35:02
从没有见过这么静悄悄的双十一。
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没有血脉贲张的销量战报,往年最被寄予厚望的全国购物狂欢节,声浪甚至都不如618、818。
所以,今年双十一,你剁手了吗?
如果没剁手,是因为多看了一眼银行卡余额吗?
如果剁手了,付款的那一刻有没有一种工资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呢?
那么,你觉得月薪达到多少,能实现“尾款”自由呢?
如果突然有一个工作机会,月薪8万,还不算提成,你会立马有投简历的冲动吗?
不不不,这绝对是完全正规的职业,向别人介绍工作内容的时候,甚至可能引来羡慕声音的那种。
它就是:奢侈品店长。
有没有心动?
然而,杭州一家奢侈品店发视频诉苦,即使将工资开到这么高,依然招不到人。
8万月薪,四舍五入一下,就是年薪百万了,还招不来人?
就算公认的高薪行业互联网中,8万月薪也绝对算得上是高薪中的高薪。
在腾讯,达到这样的薪资,基本都需要博士学历,并且对工作年限也有要求。
而奢侈品店长对学历的要求则没有这么苛刻,只要能完成销售目标,都好说。
或许有人会说,不同岗位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么我们来看看,店长和店长之间,差距有多大。
看准网数据显示,店长的平均月薪不到9000。也就是说,1个奢侈品店长,顶得上9个普通店长。
血压上来了吗?好的,那我们来点更刺激的。
根据人力资源公司KellyServices发布的《2021中国薪酬指南》来看,8万月薪在奢侈品行业也没有进入第一梯队。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奢侈品零售副总裁最高可以拿到500万的年薪,学历要求是MBA或者本科,薪资是博士学历的腾讯3D/AR算法工程师的6倍还多。
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奢侈品行业能够给出这么高的薪资?为什么奢侈品店长开这么高的工资,却还这么紧缺?
01
很简单,因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太猛了!
2019年以前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地区还集中在欧洲和美洲,而如今在中国强劲奢侈品消费的带动下,让亚洲一举超越欧洲和美洲。
中国人有多热爱奢侈品?
2009年,中国人花了1560亿人民币买奢侈品。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700亿,全球1/3的奢侈品被中国人买走。
2020年,虽然疫情导致全球奢侈品销量严重下滑,但中国依然实现了48%的增长,不仅创造了历史记录,简直是在力挽狂澜。
以至于奢侈品牌LV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18次提到中国区。
胡润数据指出,LV卖出的奢侈品,一半都是中国人买走的。麦肯锡非常激动的向奢侈品牌宣布:中国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贝恩则乐观的预计,用不了几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欧美日本将被远远的甩在身后。
不仅奢侈品市场转移阵地了,奢侈品的消费主体也变了。
过去买奢侈品要么是贵族,要么是土豪,普通人买个带“牌子的”,就已经算是“高消费”了。
如今,最热衷买奢侈品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年轻人。
麦肯锡表示,90后在2018年购买奢侈品的花销,平均2.5万元/人。根据boss直聘的数据,90后平均月薪7879元,相当于奢侈品支出占年收入30%左右。
《201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报告显示,30岁以下的消费者,买了42%的高端奢侈品。
奢侈品报告的研究者早已发现“未来,25岁以下的消费者将是奢侈品行业的财富密码。”
腾讯广告联合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21中国奢侈品市场数字化趋势洞察报告》显示,90后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主力军。
而这群高消费的年轻人,却并非都是高收入人群,很多人反而还背着高负债。
月薪4000元,就敢在电商平台分期付款买一个2万块LV包的大有人在。
分期付款是有额度的。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学生群体,甚至不惜跟来路不明的陌生人借钱。
借钱,就需要有抵押品。
2016年,借贷宝爆出10G裸条事件,震惊中外。
这次被泄露的裸条信息中,大部分是90后,大学在读人数超过60%。
受害者中一名大二女生一开始只借了3000元,可是每周30%的利息,短短3个月欠款就高达50万。最终,女孩选择离家出走,至今生死不明。
事后媒体采访得知,这些受害者用自己最宝贵的隐私作为抵押,借钱不是为了救急,仅仅是拿来支撑自己的高消费。
2018年西安破获的一起裸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交代受害者找到他借钱,是为了买“手机、名牌化妆品和衣服”。
最终受害者的隐私,被以几十元/份的价格,打包出售。而她们得到的,是无休无止的讨债,和时时刻刻被社死的恐惧。
当裸贷无法满足虚荣心的时候,有些人甚至选择了直接出卖自己的身体,包括器官。
2011年,一名高一学生为了买一部新出的iPhone手机,联系到黑中介,割了自己的一个肾。
得到iPhone后,他还得了3级伤残。常年卧病在床,不能干重活儿,无法离开药物生活。
但是这位高中生的事迹,并没有让后来者引以为戒。人民网2013年一篇报道称,武汉有2万多名大学生在贷款买iPhone。
这样的来钱还是太慢,性急的选择直接去盗窃。
云南一名13岁男孩,偷拿家里的2万元买LV包。某奢侈品店员盗窃朋友8万元,去自己的店里买包。
偷亲戚朋友的钱总归有限,有条件的直接偷公司的钱。
今年4月,46岁的味千拉面CFO刘家豪涉嫌挪用公司公款案迎来最终判罚。7年里,他用可擦式原子笔,篡改了180张公司支票,涉案金额约2100万元人民币。
据他交代,挪用公款买奢侈品,是为了缓解压力。味千拉面在2020年亏损8000万,如果刘家豪少买点奢侈品,相当于能为公司“挽回”超过1/4的损失。
上市公司CFO尚且如此,小公司出纳操作起来就更简单了。
今年7月份,台山市破获一起挪用公款案件。某娱乐中心出纳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司财产购买奢侈品,最后连员工的工资都不够发了。
奢侈品到底有多好,这些年轻人明知已经填不上债务的窟窿,还咬牙买呢?
02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爱花钱了”。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崇尚节俭,鄙视消费。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被排在了最底层。“骄奢淫逸”的贵族,会被写入史书中被后世唾骂。
而中国人真正开始热衷消费,是在最近这几十年。
中国从来没有哪个时代,造出过这么多一夜暴富的神话。
不到半个世纪,中国就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直接快进到了物资极大丰富的时代。
钱包鼓起来的中国人,在满足了温饱之后,开始有了余钱。这个时候,洋品牌进来了。
为了能够尽快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初期,洋品牌享受着让国产品牌眼红的超国民待遇。
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绿色机制层出不穷,甚至很多地方,连质检都省了,默认洋品牌的质量过硬。
长江日报就曾报道,2009年仅武汉市的外资企业,就享受了近6.5亿元的税收优惠。
不可否认的是,超国民待遇在初期极大的吸引了外企来华投资。然而,蜂拥而至的洋品牌在卖给中国消费者商品的同时,也卖出了消费主义。
在消费主义的源头美国,资产阶级将大众对生活意义的认知,引导成为“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
这样的价值观,随着外国商品一起,俘获了中国消费者的心。而电视的普及,让广告成了高效的洗脑机器。
体面的消费应该是什么样子?
人头马告诉你“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戴比尔斯告诉你“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香奈儿说“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Gucci告诉你“要想让人嫉妒,就要拥有嫉妒”,爱马仕告诉你“装的下,世界就是你的”…
总结起来就一个字“买”。而且要买好的、买贵的,买独一无二的。
2013年上映的《小时代》褒贬不一。但在一点上,粉丝、路人和黑粉都达成了共识:这是一部奢侈品和各阶层富豪生活方式展示会,传递了一种“要不遗余力去追求更精致生活”的态度。
随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指出《小时代》“奉消费主义为圭臬”。
在质疑声中,《小时代》拍了4部,总票房近18亿,上映首日即创造中国影史新纪录。
到了2018年,更是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国产剧里没有穷人了。
很显然,穷人没办法支撑起一个影视剧的物欲横流。
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观点:钱是花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一个男人如果不舍得给你花钱,怎么证明他爱你;我只用三句话,就让这个人为我花了18万;你值得最好的,善待自己,做一个精致的男/女孩…
在青春偶像剧里,月薪6000的女主住的是整租+精装修套间,名牌服饰鞋包不离身,做一次头发2000元眼都不眨。
你也一定听说过“穷人思维”。
而在都市剧中,有钱人大多大大方方,善良美好;而难得出现的一些穷人角色,不仅生活的抠抠缩缩,性格还嫉妒刻薄,贪得无厌。
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影响下,追求更精致的生活,不仅是“你值得被更好的对待”,同时还“摆脱了低级趣味”,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
于是,消费的目的从追求商品的有用性,转向了追求刺激性、标签化、仪式感。消费从需求,变成了欲望。
据统计,在小红书上带有香奈儿关键词的帖子超过220万。LV的开箱视频、花200万买爱马仕包的视频,点击量超高。
小红书转化率高,意味着下单的人多。
2021年,在国家的管控下,小红书开始严打炫富账号,封禁了超过6万个账号。
炫富账号被封禁了,但是炫富行为并没有绝迹。
北青报报道,小红书的封号行动之后,依然能看到“坐拥数套200平米以上房子”、“旅行乘私人飞机”、“买奢侈品像买菜一样随意”的“白富美”。
甚至还有人晒出30多个购物袋的奢侈品,以及一整面墙的爱马仕包,表示关注就有机会获得其中的一个爱马仕包。
面对如此热情的中国年轻人,奢侈品牌们,又是如何做的呢?
03
在年轻人为购买奢侈品而掉进火坑的时候,奢侈品却用年轻人的血汗钱,把自己养的肥肥胖胖。
2021福布斯富豪榜中,奢侈品牌LV的伯纳德及其家族,超越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沃伦巴菲特等一众前全球首富,蝉联富豪榜第三名。
香奈儿、雅诗兰黛、爱马仕、Prada等奢侈品牌的老板也均在榜上。
但在奢侈品的内心里,从来没有尊重过年轻人、以及年轻人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奢侈品的行为。
爱马仕的前任CEOPatrickThomas公开表示对年轻消费者不感兴趣,认为这个群体过于追求浮夸、炫耀。现任CEOAxelDumas甚至对“年轻消费者”这个词都不愿意提及。
香奈儿时尚总监BrunoPavlovsky认为屏幕是冰冷的,奢侈品的完整体验只存在于线下实体店里。
虽然他们内心看不起年轻人,但是当他们发现消费主体变成年轻人后,果断的开始迎合年轻人,甚至花重金从他们口中“浮夸、炫耀”的高街潮牌挖设计师。
当他们发现不光是主力消费群体Z世代、千禧一代们喜欢网购,甚至连中老年人也越来越多的选择网购后,他们果断选择迎合消费者,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通了旗舰店,在小红书开通了官方账号。
动作快的LV,不仅很早就开通了小红书账号,甚至还在2020年3月26日,首次在小红书进行了直播,当日人气值近630万。而根据统计平台数据,小红书直播日榜冠军的人气值,通常在100-200万之间。
随后,Burberry、Gucci入驻抖音,爱马仕、阿玛尼进入快手直播间,成为老铁中的一员。
可能有人会因此觉得奢侈品高傲的脸,被“土味十足”的老铁打了响亮的耳光。但奢侈品丢掉的“体面”,可是要你用金钱加倍奉还的。
我们回头再看这些奢侈品老板财富的增长曲线,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正是从2020年开始,他们的财富出现了暴涨。尤其是Prada的“女王”,经历了连续3年的财富缩水后,在2020年实现了逆袭。
2020年,全球奢侈品消费下滑之时,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中国,作为唯一增长的市场,可谓做出巨大贡献。
可是,奢侈品们又是如何对待中国的“衣食父母”们呢?
2019年,范思哲、Coach、纪梵希、亚瑟士、馥蕾诗和CalvinKlein等奢侈品牌的新款T上,集体将澳门、香港称为国家。
好像是商量好的一样,问题没被指出来的时候沉默不语;一经指出立马在微博上发道歉声明,甩锅给设计师。
肉身在国内的,就发个道歉微博了事。肉身在国外的,根本懒得跟你道歉。
2017年,雅诗兰黛旗下的彩妆品牌Smashbox,在官方Instagram上宣布“不在中国销售产品”。
此后,彩妆品牌Tarte在官方Instagram账号,使用了严重歧视华人的词“chingchong”。
2018年的品牌活动上,彩妆品牌Hourglass拒绝华人入场。
而在法国知名商场巴黎春天百货内的巴黎世家专柜,由于秩序混乱,老实排队的中国人斥责了胡乱插队的外国人两句,柜员竟然侮辱中国消费者并大喊中国人滚出去。
他们从来没想过要道歉。
因为他们知道,这么多年的洗脑,依然会有很多中国人一边抱怨奢侈品不尊重自己、一边上赶着掏钱。
D&G就是这么想的。
2018年,D&G出了一系列明显带有歧视中国意味的广告。
其中一个场景是让一个眯着眼的女孩,笨拙的用筷子夹披萨,并配上文案:“用小棍子形状的餐具,来吃意大利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
“放进嘴里,一滴奶酪也不要滴下来。”
“对你们来说,还是太大了吗?”
有网友去和D&G设计师嘉班纳理论的时候,这位设计师豪横的说:中国就是个粑粑。但是他们之前在微博上,用的可是#DGLovesChina#的标签。
随后D&G的中国代言人相继解约、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各大电商平台下架所有与D&G品牌相关的产品,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D&G官方才出来辩解(注意不是道歉),称设计师账号被盗。
这还不算完。
紧接着他们把曝光了嘉班纳对话的人挖了出来,索赔400万欧元。甚至还号召意大利人抵制中国制造。
可是,有些中国人是怎么对待侮辱了自己的D&G呢?
彭博社报道称,D&G首席执行官AlfonsoDolce表示2021年的销售额,比2020年涨了20%。
门店大面积关门、相关产品被全网下架,销量还能反弹?也就是说,有一些中国人,还在悄悄地支持这个侮辱了自己后,宁愿花钱公关也拒不真诚道歉的品牌。
在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
NBA辱华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中国赛现场几乎座无虚席;新疆棉事件,虎扑上甚至很多用户称只要耐克阿迪打折,就要买断货。
今年京东618,耐克广告涉嫌内涵国人。虽经网友指出后,耐克道歉,京东撤下海报。但,这个海报为什么能够上架呢,况且还是618这个冲业绩的重要节点?
在奢侈品的高层眼中,为他们花费了大把钞票的中国消费者,就是单纯的“人傻、钱多”,这羊毛,不薅简直没道理。
尾声
新华网曾起底奢侈品包的成本,2万元LV包,价格是低配版iPhone13的3倍多,成本却不到后者的1/6。
知乎上有奢侈品销售表示,仓库里的奢侈品产品堆在一起,他们去找东西时候随手乱扔乱翻,和淘夜市地摊区别不大。
所以,说白了奢侈品只是一个氪金游戏中的高级道具而已。
你消费的越贵,你的道具越高级,你会觉得自己的level越高。
然而不论你是买了一墙的爱马仕包,还是只买了一个YSL口红,你永远都换不来奢侈品对你的尊敬。
他们甚至连假装“顾客是上帝”都懒得做。
奢侈品从来不讨好中国人。他们讨好的,只是中国人的的银行卡余额、花呗账单、和信用卡欠款。
他们向你编制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让你以为拥有一个奢侈品,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然后就可以不断吸食你的血液。
的
你还要供养他们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