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 15:13:03
粤港12月有望实现配额制通关,广东将试点直接采认澳门技能类职业能力证书,深圳公务员招录再定向选拔港澳职位5人, 11月15日起非居民入境澳门须出具资产证明。
一、社情民生
香港与广东12月有望“小通关”!每日配额上限或为1000人
随着香港疫情逐渐稳定,据报道,香港与内地最快12月有望实现首阶段“小通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表示,如果要争取与内地尽快通关,不能要求内地大规模开放所有省市让港人免检疫进入,必须小规模、有序及逐步通关,预料通关初期只限广东省地区,香港与深圳接壤的陆路口岸或港珠澳大桥可能是首批开放的口岸。
同时,她透露,通关初期会设有配额,探望长者或奔丧、商务需要可以获得优先,由于跨境学童人数太多,未必会纳入优先群组。两地通关条件的包括已完成接种新冠疫苗、持阴性核酸检测证明、上载“安心出行”纪录、进入内地后要转用健康码,届时或需要一个内地手机号码,以便一旦发现与确诊个案有关联时,当局可进行追踪。
据报道,“小通关”初期,每日返回内地的免检疫人数应控制在1000人或以下,两地政府仍在就通关的“熔断机制”标准进行协商。(来源:21财经)
南方5省电力供需矛盾趋缓:全网连续3天未实施有序用电,存煤7天以下的电厂全部“清零”
11月4日起,南方电网全网连续三天未实施有序用电。这是自今年5月全面启动有序用电以来,南方电网全网首次没有实施有序用电。南方电网公司表示,目前,南方区域存煤逐渐改善,火电非计划停运以及受阻减出力大幅下降,发电能力进一步提升。11月4日,南方电网最高负荷1.738亿千瓦,日统调发受电量35.31亿千瓦时,均高于去年同期。
这得益于电煤供应持续增加,电厂存煤加快回升。国家发改委统计的数据显示,11月1-5日煤炭日均调度产量达1166万吨,较9月底增加超过120万吨,最高日产量达到1193万吨,创近年来新高。据南方电网公司介绍,当前南方区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火电厂存煤1671万吨,可用23天。10月中旬以来,南方区域火电厂存煤逐步上升,较9月底增加了300多万吨,目前南方区域内存煤低于7天的电厂已清零。此外,煤电机组非计划停运及减出力容量的情况大幅减少,11月4日为1358万千瓦,较9月底最大4196万千瓦下降2838万千瓦(降幅68%),发电能力进一步提升。(来源:21财经)
二、湾区融合
广东将试点直接采认澳门地区技能类职业能力证书
日前,2021年粤澳劳动及社会保障相关事务合作专责小组会议召开,会上粤澳双方签署了社保服务、“一试多证”培养评价、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三份合作协议。
社保合作方面,目前澳门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6.27万人,有效持卡人数6.13万余人。广东还推动实施“一试多证”培养评价模式,加快推进港澳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目前已有3169名专业人才获得内地执业资格。此外,广东推动大湾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暨珠海横琴、广州琶洲、深圳前海三个速调快裁服务站建设。
为加快“人才通”,广东将开展直接采认澳门地区技能类职业能力证书试点工作,探索吸纳澳门成熟的技能人才评价合作机构申请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还将以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纳入粤澳“一试三证”项目为切入点,引进澳门及国际先进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课程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深圳服务“双区”建设招录974名公务员定向港澳选拔职位5人
11月5日,深圳发布公告,开展深圳服务“双区”建设公务员专项招录,共设置831个职位计划招录974人,其中急需紧缺专业职位122人,基层一线职位523人,市区机关职位324人,定向港澳选拔职位5人,涵盖全市26家市直单位,11个区。急需紧缺专业职位包括党史党建、公共卫生、城市规划、金融管理、信息技术、审计专业、财务会计等。所有职位均要求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职位占22.7%,14个职位要求博士研究生。(来源:南方日报)
三、政策动向
深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高的机构要逐步减少对房地产业务依赖
11月5日,深圳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金融业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严控房地产业务风险。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监管要求,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推动辖内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切实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深入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房地产贷款集中度高的机构,要积极优化信贷结构,逐步减少对房地产业务的依赖。严防信贷资金通过经营贷、消费贷等形式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来源:澎湃新闻)
广州修订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无职称、论文、项目也可入库
近日,广州市科技局发布了新修订的《广州市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此次政策调整,主要优化了专家入库条件和入库方式。相较于专职科研人员或高校院所教职人员,企业技术专家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参与职称评定比例不高、对论文专著发表关注度较低、重能力建设而相对看轻学历“出身”。针对此现实情况,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弱化了企业专家的职称、论文和学历等入库要求。今后,来自企业的“无职称”“无论文”“无项目”的“三无”专家也可以加入广州科技专家库。
此外,在原本单一的专家申请入库方式基础上,新增“定向邀请”和“交换共享”两种入库方式。“定向邀请”是指市科技局向知名专家发起邀请,定向征集补充高水平专家。“交换共享”是指市科技局与其他省市专家库建设方签订协议,提升外地专家数量。(来源:南方+)
江门启动“百名博士引进工程” 引进对象年薪36万元以上
近日,江门启动“百名博士引进工程”,计划引进国内博士或经教育部认证的国(境)外博士研究生100人。引进对象合计参考标准薪酬待遇为36+万元/年,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博士激励奖等;同时帮助解决配偶就业和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问题。据了解,引进对象需具备以下资格条件:中国国籍,年龄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须已经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于2022年12月31日前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等。(来源:江门日报)
全球城市聚焦 “广州时刻”:中国城市首次承办世界大都市协会世界大会
11月8日,世界大都市协会第十三届世界大会开幕会议在广州举行,这也标志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中国城市首次承办世界大都市协会世界大会。广州市市长、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温国辉表示,世界大都市协会是全球大型城市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广州于2020年当选为协会主席城市以来,积极推动协会与多个国际伙伴携手合作,努力推动协会成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引领力量。
据介绍,此次系列活动会期为六天(11月8日至13日),期间,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和第五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评审和颁奖等活动将同期举行,来自全球80个国家126个城市超800名中外嘉宾,将围绕公共卫生、科技与新基建、减贫、气候变化、提高城市韧性和开展城市更新等主题进行探讨。(来源:21财经)
四、港澳动态
非居民入境澳门11月15日起须出具资产证明
澳门特区公报11月8日刊登行政长官批示,订定非居民入境并在澳门逗留须具备的资产证明金额。该批示将于11月15日生效。
根据批示,年满18岁的非居民入境澳门时应证明拥有可持续满足其本人及家庭成员在食物、住宿、医疗卫生方面基本需求的适当资源。若利害关系人证明持有以下所订金额的现金、旅行支票或可转让证券等无记名可转让票据,或以获澳门特区接纳的电子钱包方式及其他类似电子支付工具拥有货币,推定其具有适当资源:(一)逗留不超过7日者,最少5000澳门元;(二)逗留7日以上但不超过14日者,最少10000澳门元;(三)逗留14日以上但不超过21日者,最少15000澳门元;(四)逗留21日以上者,最少20000澳门元。作为利害关系人家庭成员入境澳门特区,上款所指金额按每人增加80%计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